137周易天文学思想”。笔者认为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
138第七章《周易》唯物史观和人文史实一致第七章《周易》唯物史观和人文史实一致第一节人民为天地之心关于“天地之心”,这一短语的出现,源于《周易》《复》卦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心即是人脑,中国人将脑称谓心。
易学者关于人为天地之心,有一系列论说。程传曰“消长相因,天之理也,……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朱子语类》云:“动之机日久,而万物莫不资始焉。此天命流行之初,造化发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于是而可见矣。”胡氏炳文曰:“天地生物之心,即人之本心也。天地生物之心,无处不在。”吴氏日慎曰:“天地以生物为心,所谓仁也。《复》之一阳初动,仁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宋·程颢从宇宙总体论提出:“天地本一物也,地亦天也。只是人为天地心,是心之动,则分了天为上,地为下,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也”。在程颢看来,天之本体的变化《周易折中》,第270~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