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禄山叛乱与河北
如果我们要在帝国内部选出一个安史之乱初期最富有戏剧性的地区,那这个地区肯定不是朝叛对峙开始的河南,也不是攻守焦点的关中,而是安禄山的根据地河北。司马光曾将安禄山起兵首月“所过(河北)州县,望风瓦解”的局面归结为是“河北皆禄山统内”[1]。但其实,安禄山在他叛乱的一年左右时间里从没有完全控制过他的这个“统内”。不过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在安禄山丧失河北控制权的同时,唐朝就长久并有效地控制过它。事实上,河北在这一年时间里始终反覆于朝、叛两方之间。
河北的这种戏剧性性格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帝国独树一帜,然而遗憾的是,有关它在安史之乱时期表现的实证性研究至今看来仍是相当单薄的。人们当然已经注意到颜真卿等河北地方官员在安史之乱初期领导河北义军抵御叛军,并给安禄山造成极大威慑的事实。对于唐廷来说,颜氏等人的努力不仅昭示了在安禄山的根据地仍旧存在着忠于唐廷的势力,而且唐廷也确实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及时派遣朔方军联合河北的勤王力量试图从背后直捣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尽管由于潼关的失陷,这一有效的战略计划最终没能实现)。从唐廷的角度来审视颜氏等人抵御叛军的意义,确实是学者通常会采用的一种视角。不过我关心的却是,颜真卿等人的努力之于河北的意义究竟何在?在我看来,安、颜的河北较量不单是体现了朝、叛对峙这样一组易视的矛盾,它其实还牵涉到一个复杂的河北地缘政治结构的问题。而对这一结构的探索则不仅将有助于我们重新检讨安禄山叛乱的性质,也将为我们进一步讨论叛乱结束后河朔藩镇的性格提供重要的线索。当然,我们的工作首先还是将从梳理颜真卿等人与安禄山较量的过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