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3年,软弱多情的李治老师终于game over,武后从幕后走向前台,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是女性,她急需舆论支持,毕竟这个国家太大,众口已是难防,人心更是叵测。
对武后的很多开明政策,陈子昂是支持的。他满怀期待和热情,至少做了以下两件事来讨武后欢心:一是高宗驾崩未久,他适时上书,赞其为“非常之主”,提出由武则天主持政务;二是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登基为帝,子昂上书《大周受命颂》,“以媚悦”武则天。
这两篇政论文章,有力而不费力,还写得情真意切,吸引了武则天的注意。对于有才华的人,武则天总是高看一眼,比如骆宾王曾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骂人完全不带脏字,武后却笑着称赞他是“宰相之才”
“这个小伙子,我看有前途,给他安排个差事吧。"某天下午,在大明宫荡完秋千,武则天对一旁的上官婉儿说。
上官婉儿这个人相当不简单,14岁就获得武后的喜爱,后来在政治方面颇得武则天的真传。对她的爷爷,你应该不陌生,他是曾给李世民当过宰相、又酷爱写诗的上官仪。上官仪总结出格律规则,创立“六对”“八对”,并形成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这种体裁曾在朝廷民间受欢迎,后来却是陈子昂他们反对声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