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中Zivilisation一词的出现大概是在1775年左右,是从法语和英语借鉴过来的,其词义主要受到了法语civilisation一词的影响。在18世纪,法语单词civi-lisation首先是指1789年大革命之前法国社会贵族和公民阶层价值观融合的过程,是在市民阶层崛起的背景下,代表身份、礼仪和修养的宫廷价值观和代表技术、经济进步和争取权利平等的市民价值观的融合。在法语中,civilisation一词一开始就具有表示内在修养和外在进步的双层含义,而德国缺失了这样的一个社会发展过程,所以在德语中,Zivilisation在18世纪下半叶甫一出现就被看成是对“表面的”“肤浅的”进行的现代性的表述,是与表示“内在的”“深层的”文化(Kultur)的概念相对的。①
德国思想界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最早出现在1784年康德(Immanuel Kant)写就的《世界公民观点中的普遍历史观念》(Idee zu einer allgemeinen Geschichte inweltbürgerlicher Absicht)一书的第七个命题中。康德在书中区分了文明(Zivilisation)、文化(Kultur)和道德(Moralitat)这三个概念。他认为:“文化有两个高级的表征,即艺术与科学。在文明社会里,人们在礼貌与礼仪方面进行了过分的强调,然而这并不代表道德化。因为,道德观念是属于文化的。仅仅注重礼貌与礼仪只是一种虚荣的道德,它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道德,其实只不过属于文明化过程中的一个较低级的层次。”②文明、文化和道德在此呈现一种由外而内、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