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以儒学的“致用”精神来融通汉学和宋学。传统儒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无论是先秦时的孔孟,还是后来的程朱,都强调治学的“致用”意义。汉宋学调和论者便据此揭示汉学、宋学所包含的“致用”精神,试图使之调和。“精研汉学,服膺宋儒”的陈庆镛从儒学的实用性出发,看到汉学、宋学的一致性。他说:“汉、宋之学,其要皆主于明经致用,其归皆务于希圣希贤。他人视为二,吾直见为一也。”[14]曾国藩进一步阐述了汉、宋学在“致用”性方面的内在联系。他把汉学宗旨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宋学宗旨提炼为“即物穷理”,认为二者在基本精神上是相通的。他说:“近世乾嘉之间,诸儒务为浩博。惠定宇、戴东原之流钧研诂训,本河间献王实事求是之旨,薄宋贤为空疏。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名目自高,诋毁日月,亦变而蔽者也。”[15]他还认为,“即物穷理”,也不是朱熹的发明创造,而是古来圣贤共同遵循的治学原则。他说:“即物穷理云者,古昔贤圣共由之轨,非朱子一家之创解。”[16]在他看来,汉学讲的“实事求是”,宋学讲的“即物穷理”都贯穿着传统儒学的“力行”“致用”的务实精神,是二者调和的基础。
相关影视:神通小溜子韩国电视剧